页头
位置:首页>> 院长语录 >>对高校科技创新的几点思索
对高校科技创新的几点思索
文章来源:张桂平
责任编辑:张桂平
发布时间:Fri Jun 05 16:18:12 CST 2015
点击率:32300
字体大小:字号: | |
95年回国创业近10年,风风雨雨,酸甜苦辣。回忆曾走过的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忘记自我的创业路,有几点体会和思索,供现在与今后的创新和创业者们借鉴和研讨。
(一)从知识输入到知识输出的观念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把学习知识、获取知识作为知识分子的天职和美德。历朝历代饱学之识不乏其人,只要“头悬梁,椎刺骨”学习了就是后人的榜样。这种观念的流传和渗透,几千年已根深蒂固,形成了我们重视知识输入而轻视知识输出的文化。这种思维习惯和方法严重的阻碍了知识创新工作,特别是在“学、研、产”的过程中知识分子的主体作用。很多知识分子自以为懂点普通道理、常识、概念可以自鸣得意,饱学终生,其不知只以拥有知识为目的学习是在消磨时光。消费本来就是溃乏的教育资源,对人生和社会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必须勇于重新审视这一点:——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真正的科技工作者是把知识“变成”力量,是在继承和拥有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创新!
创新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知识的再生产、就是产品的附加值、就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创新不是破坏性的革命,而是继承性的发展。
     1)对创新的片面理解,认为“创”就是“破坏”、就是“扔掉”、就是“舍弃”;“新”就是无中生有。
     2)由于体制等各方面原因,借创新之名,乘创新之机,刮创新之风,为个人或集体敛财,搞形象工程,无端浪费公共财产消耗公共资源。
     3)有些人凭自己的想象,不做认真的调查研究,把一些没有意义,没有实用价值,换句话说别人认为不值得做的东西搞出来,于是就说“填补世界空白”、“填补国内空白”、“填补某一领域空白”等。其实创新(innovation)最核心的概念是“改良”、“改进”、“改善”,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三)不崇洋、不跟风,走出一条符合辽宁实际的产、学、研之路。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辽宁是一个教育大省,有60所高等院校,有十几万教学科研人才。如果我们能够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找准我们的高校在国际和国内的定位,抓住我们数量多、名牌少、偏理工等特色,不盲目把国外的标准和理念引进,不跟某些重点院校以“论文”论英雄之风,把我们精力和注意力坚定不移地放在产品化、产业化上,我们应该走出一条符合辽宁实际、振兴辽宁之路。
回国近十年走过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之路,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我们辽宁、沈阳振兴最重要的前提和保证。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