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翻译系 于怡菲 供稿
去年年底,由我院举办者——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多语言协同翻译技术工程实验室”,经逐级评审,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从此,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多语言协同翻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以其实力跻身于国家队行列,我院也成为了省内唯一拥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的高职院校。我院的多语言协同翻译技术优势受到业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评价。本专业领域院士和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曾分别对该平台作出鉴定:“利用知识管理技术实现人机双向协同翻译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8年),融合知识管理的协同翻译技术体系,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4年)”。
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桂平教授,始终致力于将格微公司打造为北软学院学生最好的实习实训基地。此次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的获批,意味着北软学院的学生特别是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了国家级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
机器翻译是支撑国家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产品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的关键性支撑技术,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技术保障。沈阳格微软件公司历经三十年的执着探索和锐意创新,在国家和省、市的长期资助下,创新性地提出了知识管理与机器翻译融合的新思想,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融合知识管理的协同翻译平台(翻译生产线)。该平台曾广泛应用于有关重大项目:在百万专利翻译项目中,项目总字数超过3亿字,实现了500人的协同工作;在我国民用大飞机专项中,完成了ARJ飞机技术出版物、适航取证资料、设计标准规范、对外合作交流等大规模资料的高质量翻译工作,有效提高了对国外技术资料消化理解的速度,提升了飞机研制速度,保障了飞机的适航取证。此外,平台还广泛应用于国家高分专项技术资料、大型运载火箭技术资料、民用直升机手册资料、发动机噪声技术资料等翻译工作中。长期的项目实践基础以及所积累的信息资源将充分惠及北软学院相关专业学生,而且参与项目的翻译人员即为专业课教师,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实习实训期间就能够利用该平台高质量地实践学习运用知识、夯实技能,并在专业译员的指导下利用更真实的技术翻译资料(不涉密部分)进行翻译实践,相较于其他同专业学生起点更高。同时,基于平台技术创新性研制了支持构建主义学习模式的协同翻译教学云平台,突破了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将翻译教学和机器翻译技术进行了有效融合,累计培养协同翻译人才3000余人。
“格微协同翻译”服务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一方面通过翻译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北方重工、特变电工、黎明国际、三一重装等企业翻译了数千万字的工程技术资料。另一方面通过知识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东北制药、辉山乳业等找到关键核心技术,潜在效益数亿元。在沈阳市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中,针对装备制造、汽车、航空、电子信息、现代建筑、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矿山冶金等十几个领域近百家企业开展服务。平台应用领域之广,正是拓宽学生眼界的有力保障,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实习实训期间,就会接触到多领域的各类实际工作项目,并有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就业前即可掌握多项未来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实习实训质量高。
沈阳格微软件公司董事长、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桂平曾说:在国家的“一带一路”和中国2025智能制造新的浪潮中,格微公司应该而且能够站到技术的最前沿,能够找到世界的巨人,能够把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和科学,最快速度地引进到我们国内,推动我们国家,特别是辽宁、沈阳装备制造业迅速地转型升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格微公司发展就是北软学院的动力,格微公司的成就是北软学院育人的最好平台,格微的机遇必然会助力北软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