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1995年,我回国创立了沈航人机智能研究中心,并相继创建了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创办了北方软件学院,在产学研一体化、实体化、产业化的模式形成过程中不断创新创业,至今已经23年。” 3月8日,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省代表团审议时,全国人大代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人机智能研究中心教授张桂平怀着激动的心情与总理面对面汇报了自己23年创新创业的心路历程。
对于张桂平来说,她想实现的梦想有两个,一个是科技报国梦,另一个就是教育强国梦。2015年,在如火如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她带领3000名在校学子开始了新一轮创新创业实践,用不到100天的时间设计完成“青春号·众创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众包众创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这次上会,张桂平专门带来一份“关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培养大国工匠人才的建议”,号召“孔雀”们别再“东南飞”,为东北振兴带来改革的春天。
记者:您曾当选过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再次当选有什么感言?为建议做了哪些准备?
张桂平:当选人大代表,既是崇高的荣誉,也是神圣的职责。作为科技界、教育界的女代表,是归侨又是民主党派(九三学社),能从各种角度代表、反映各方面问题,我觉得责任很重大。
我是从事互联网、大数据、人机智能研究的,这次将以往两会上有关两化融合、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建议、提案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希望能使今年的建议、提案提得更准确一些。
记者:您1995年回国创业便选择了人机智能领域,当时如何前瞻到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
张桂平:我硕博期间研究的专业是机器翻译,这本身就属于人机智能的重要领域。1995年回国后,当时通常讲的是“人工智能”,意思是把人的智慧放到机器中,让机器具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但我觉得“人工智能”并不能很好表达人与计算机、互联网、数据之间的关系。当时我提出的研究中心是“人机智能”,从大数据角度来说,我觉得“人机智能”的说法比“人工智能”更准确,也更充分地表达了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的特征是:人和计算机、互联网如何分工协作、如何优势互补、如何让人产生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好地反过来支持我们的决策,为人服务。所以,20多年前我就把自己的研究中心设定为人机智能。
记者:您设计的协同翻译生产线被称作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面向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实现多系统、多用户协同工作,由软件系统构造的协同翻译生产线。您能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一下这条生产线的功能吗?
张桂平:机器翻译是人工智能领域中十大难题之一。现在很多人在研究机器翻译时,更多从推理、算法、深度学习等方法入手。而我们走的是“人机智能”的另外一条线,强调人是系统的一部分,以人为核心,将人作为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既是数据、智能的提供者,又是机器智能服务的对象。所以,就要利用好人和计算机各自的所长,如人的分析推理和智慧是计算机没有的,计算机具有人无法想象的记忆能力和运算能力,最终让人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工作中产生最大效应,让我们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实现无缝连接,形成一个统一、融合的平台。所以我们的生产线是从知识工程的角度,从知识被充分挖掘、分析、融合的角度建立了面向全过程的一条生产线。
记者:今年两会期间,您特别关注职业教育,提出了打通由专科起步的职业教育继续至本科、硕士、博士的深造路径,促进职业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不同层次工匠人才的需要的建议。您是如何理解工匠精神的?
张桂平:今年提出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更多大国工匠的建议,是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对职业教育、工匠精神无论从管理部门、家长,还是教育系统和招生制度都存在不重视、矮化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就是大专、中专,而我们的家长对子女的希望是学位越高越好,但实际上“大国工匠”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种不断“要跑过昨天的自己”的境界,不应该就停留在高职、大专这样的阶段。现在我们国家正在转型升级,特别是辽宁沈阳主要进行大系统创新、大设备研发,如飞机、发动机、盾构机,一般的工人技术水平不够。所以我提出要培养大国工匠,特别是专科的初级工匠应该有途径变成高级工匠、大国工匠。匠心就是要善于解决问题。所以要从教育制度、管理体系、观念认识上打通这条途径,要保证他们的社会地位、待遇都要高,让工匠精神得以发扬,让我们的学校、家长为孩子能做一名工匠特别是大国工匠而感到光荣。
记者:您曾说过,女性更适合做决策人,您怎么看新时代赋予女性的机会?能否总结您23年的创业创新经历给这个行业的女性一些建议?
张桂平:社会到了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与以前重体力劳动时代比,我们女性在社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重体力劳动时代男性体力一般比女性要强,而在更多需要脑力劳动、爱和心智的时代,女性的韧劲对于解决长期复杂问题更显优势。现在,放眼全球,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到决策群体中、科研前线,社会越来越需要智商和情商都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这对天生有耐力又充满爱的女性来说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必将在这个崭新时代通过努力和奋斗绽放属于我们自己的光芒。
详见《中国妇女报》3月19日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