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头
位置>>首页 >>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年度质量报告(2023)
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年度质量报告(2023)
发布时间:2023-03-02 14:17
字体大小:字号: | |   

一、学院概况综述

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北软) 是经辽宁省人 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2012 年 3 月)备案、以工科为 主的全日制民办高职学院,前身是成立于 2001 的首批省级示范 软件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软件学院。学院坐落在辽宁 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路 53 号。

建院以来, 形成了集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成果产业化为一 体的产、学、研人才培养和就业基地, 紧密结合专业实际, 打造 多个教学实践平台即格微协同翻译生产线(国家级教学实践平 台)、航空发动机知识化设计支撑平台(国防专项教学实践平台)、 工艺规程协同编制平台(国防专项教学实践平台) 、专题情报平 (省级专项教学实践平台) 、格微协同协作平台(省级专项教 学实践平台)、数字生态校园平台(省级专项教学实践平台)、 智能巡检云平台(省级专项教学实践平台) ,形成了特色的计算 机应用专业群(省级示范专业)、航空工程专业群(计算机+数 控+航空) 、商务管理专业群(计算机+外语+商务) 、数媒动漫 专业(计算机+创意设计)。培养了万余名深受国防、兵工、 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软件“互联网+”应用等行业领域的大中 型国有企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企业欢迎的计 算机、航空、数控、电子商务、外语和数字媒体类专业人才, 是 辽宁省技能型领军人才和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辽宁省 唯一具备航空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 是中国航空企业急需人才输送基地。作为软件开发和软件服务产业的领头羊, 是辽宁省软 件开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国家两化融合排头兵, 是沈阳 经济区两化融合的重要基地。承接多个国家重大项目, 是国内最 大工程资料协同翻译基地。毕业生考取专升本比例高, 是为省内 高校输送专升本人才的优质生源基地。北软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青春号 众创空间”,是大学生众包众创的综合性的服务平台。

学院自创办以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  义办学方向,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充分发挥办学体制优势,始终秉持“爱的教育”和“快乐学习” 的教育理念, 紧密结合国家和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循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和高职类学生身心特征, 锐意改革, 全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并重,技能为要,多措并举, 注重质量。

建院以来,秉承“格物致知 见微知”的校训,始终坚持 依法治校 规范办学。以“资源共享、多元开放、高效实用、争 创一流”为发展目标,形成了“感恩爱国 求实创新”的校风、 “笃学乐教 静思翔远”的教风、“崇德尚学 践行励志”的学风。 学院以“爱的教育”念引领构建的“感恩、爱国、励志”三位 一体递进式德育工作体系和以“快乐学习”理念引领构建的“开 放”教学管理工作体系已成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彰显了新学校、新体制、新理念、新模式、新实践、新成效的巨大优势。办学实 践已经取得优异成果, 先后获得全国高校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一 等奖,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两项, 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五项, 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 大赛一等奖两项、二三等奖十余项, 沈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 三等奖十余项;辽宁省党史学习在线答题荣获“优秀组织奖”, 辽宁省高校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辽宁省高 校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荣获“三等奖”,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课题荣获“三等奖”等奖项。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2014 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计算机 专业群 2017 年入选辽宁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特色专业群,成为省 内民办高职院校唯一的代表。 2021 年 10 月, 辽宁省教育厅发布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对职业教育 2021 年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评 审结果的公示》, 我院申报的软件技术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双双 入选代学徒制示范专业”。辽宁省教育厅发布《辽宁省教育 厅关于对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兴辽卓越院校和兴辽卓越专业群 立项建设单位评审结果的公示》, 我院申报的计算机专业群和航 空智能制造专业群双双入选“兴辽卓越专业群建设项目”。2022 年, 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3 项(一等奖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 史性突破) ,有一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性突破)。


学院设有计算机系、现代商务与管理系、数字媒体系、航空 工程系,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劳动教育教研部、军事与体育教 研部、美育及艺术教研部、就业指导教研部, 纪委监察处, 党委 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党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 , 学生工作处(武装部) 、保卫处、教务处、教学督导组、招生就 业处、发展规划处、后勤管理处、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办公 室、产教融合办公室, 实践中心、信息与网络中心, 团委, 书 馆等单位。

院现设有 25 个专业及方向,分别是民航安全技术管理、 无人机应用技术、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移动 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云计算技术应用、农村电子商务、建筑室 内设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空中乘务、软件技术、计算机应 用技术、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飞机机电设备 维修、动漫制作技术、应用英语(涉外事务)、移动应用开发、 数控技术(两化融合)。

学院与其举办者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格微公司) 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全院所有专业实施双元育人。 格微公司是以两化融合、产教融合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经历了从大学研究室、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软件学院和产业园 区近 23 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集研究开发、人才培养、成果产  业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格微公司作为多语言协同翻译技 术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 和教育部批准列入的先期重点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国家级) ,是面向 北软和市内、省内其它高校及有关行业的软件与大数据人才及 化融合应用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孵化基地、机器翻译产业基地 翻译人才培养基地。

在工业互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关键时期, 学院的产教融合  单位沈阳格微公司的“链上辽宁产业地图与生产要素服务平台” 已经服务全省企业 1.1 万户, 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同北软进行深度  “产教融”,设置订单定向培养班, 确保北软学子好就业、就  好业。目前, 我院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专科、本科共 100 余  所院校中排名第三,我院所有招生专业均 100%推荐就业单位。

、 学生发展质量

2.1 党建引领

( 1 ) 深入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印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宣讲工作方案 等,学院党委书记带头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 会议 上,做《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 性意义》专题辅导报告,深入思政云课堂宣讲二十大的核心 要义;组织党委宣传统战部,开展了党的二十大征文活动; 组织院团委开展了二十大与党史知识竞赛活动, 营造北软校 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邀请全国人大 代表、张桂平教授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做专题辅导报告, 解读 二十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驱动创新战略,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推动党员和非党积 极分子教师课程思政公开课 14  门,引导党员和非党积极分 子教师带头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党员和非党积极分子教师人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实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 把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引向深入。

(2) 强基固本,切实扛起党建政治责任。健全了党委发  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的体制机制, 推进了北软学院董  事会、行政和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副书记和党委委员在行政班子中分别担任主管学生、教学、 招生就业、发展规划的副院长,坚持行政业务工作和党建工  作两手抓,用党建工作提升业务工作执行力,抓好分管工作, 使党组织作用在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都得到有效发挥。 贯彻落实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和组织功能,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撤销 1 个联合党支部,  成 2  个系党支部,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应建尽建、全覆盖。 按照“一导向”为指引,从“五基本”入手, 以“五落实” “五着力”为落脚点,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 着力提升党组织组织功能,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展 41    名学生入党, 壮大了党员队伍。特别是在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中, 党委班子主要成员进驻学生宿舍, 24 小时在疫情防控一  线值班值守。 学院党委还成立了学生社区临时党支部, 各级党支部书记全程参与。一批党员干部和党员老师带病坚守在 疫情防控第一线, 学生同吃同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党组 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3)培根铸魂,切实夯实立德树人思想之基。思想政 治工作全面深化。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全 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召开“迎接党的二十大,培 根铸魂育新人”庆祝教师节座谈会,开展“学习二十大”、 “学党史”、“演讲比赛”等红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勇担 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手 拉手共建思政课活动,与抚顺雷锋学院共建落实辽宁  “六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等,深化“感恩、爱国、 励志”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思 政课 党委书记做了《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 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等专题报告; 举办课程思政公开课 23 门, 引导党员和非党积极分子教师带头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爱 国情怀,激励学生投笔从戎,报效祖国,2022  年报名参军 222 人,实际入伍41 人,学院获评沈阳市征兵先进工作单位。 课程思政改革纵深推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建立了数 字化“全学程质量控制”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坚持“爱的 教育,快乐学习”理念,助力学生形成“学习成长力”;以 “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活动积分机制为载体, 建立了大数据素质考核模式;推进“四个融合”劳动教育,实施“从体 验劳动到热爱劳动的劳动课大改革; 深化产教融合, 开展 “创新创业”毕业设计改革;创新“预科教师”公共选修课 教学改革,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组织党员与教师、党员与 学生结对帮扶、设立心理教师热线服务电话等, 依托“智汇 北”小程序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 以寝室楼为单元,建 立 5 个学生社区服务站, 开展我为学生办实事。 2022 年,  院荣获首批省级劳动教育示范校称号, 4  个课程思政案例 选“辽宁省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2.2 立德树人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领会到位、落实到位,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不断健全和完善 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德育课程严 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实施教学, 依据德育课教 学大纲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 程,课程覆盖全部学年,同时结合学院特色开展一系列主题 教育活动,例如感恩系列活动- 一封家书、爱国系列活动-歌 唱祖国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 做到知行合一, 言行一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

2.2.1 三全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学校倡导 “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德育工作 理念,强调全体教职工的德育职责,把“明大德、守公德、严 私德”作为德育教育的重心。发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共产 党员、团员干部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以培养学生具 有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德才兼备的技能性人才为目标,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融合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 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和协同育人机制。同时根据学生动 态变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 不断改进德育工作内 容和形式。

2.2.2  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青春阳光的健康心理

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定期开展心理讲座。 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 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 随时咨询和解 答学生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学院每学期初 组织问卷测评,排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针对较严重学生建 立内部档案, 一人一册专人管理。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 培养 学生奋发向上、青春阳光的健康心理。

2.2.3 举办主题活动,以实践引领学生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 院团委组织学生开展传承雷锋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喜迎二十大 奋斗新征程”演讲比赛、“喜 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歌唱祖国合唱比赛、唇枪舌战、论道求真“力驳”辩论赛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培育学生爱国 情怀, 提升学生情认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 学校通过志 愿服务活动, 使学生理解并拥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 中央在战“疫”中的决策部署, 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2.2.4 开展社团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学校大力开展社团文化建设。学校规定每周三下午七、 八节课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各种社团活动, 街舞社团、乐社团、辩论社团、体育运动协会等 23  个协团。通过丰 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学生置身其 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个人才艺 得到了发展。通过大学生艺术节等系列展示活动, 展现 文化建设的成果, 得到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典型案例 2.1   恩教育系列活动——一封家书

一封家书是北软感恩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载体, 从学院创 办至今,每年坚持开展一封家书主题活动,通过学生给父母 写一封家书的形式,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付出,同时我们也鼓励家长给学校回信,通过一来一往,让家长能感 受到学院的规范管理和教育理念。以活动为载体, 教会学生感恩和爱国,开展最具亲和力的“德育教育”。

 

2.3 在校体验

学院对学生严格管理, 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 抗疫的非常时期, 学院也为学生筑起了安全的堡垒。学校严 格执行招生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 每学期初在学院酷课网平 台上开展学期注册。学生学籍异动等环节管理规范,实行线 上线下两个维度管理, 线上工作留痕, 线下留档。从德智体 美劳等多个维度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育人,全年组织开展《组 建北软雷锋精神宣讲团》、《阅读红色家书,赓续红色血脉》、 《美育大讲堂系列讲座》等 30  余项活动。建立健全学生组 织,通过院团委学生会、系团总支、班级班委、楼长、楼层 长、寝室长多维度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各类活动, 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办符合 00 后需求和喜好的特色活动,让学生能够能活动中有所收获。 开展社区化管理,建立楼长、楼层长、寝室长管理架构,通过垃圾回收分类, 周末大扫除、寝室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社区的服务能力及环境卫生等有明显提升。落实学费 减免、补贴政策以及国家“奖、助、勤、贷”等管理办法, 2022 年累计发放国家、省政府奖学金 5.6 万,助学金人 897   人, 147.0875 万, 累计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266 人, 294.4655   万。为做好疫情期间学生的就业, 学院组织开展 30  余场线 上宣讲会,与 10  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综合就业率达 94%以上。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 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 式,及时征集学生的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 习实训满意度等, 让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工作成效明显,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课堂纪律好、学风 正。

【典型案例 2.2  第三期团校培训

为响应校团委有关团校培训的工作指示,学院在线上开 展第三期团校培训第一课。通过本次团校培训,切实培养了 我院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其进行锻炼,使同学们具 备担任各自职位的能力,增进了我院团学凝聚力。在今后的 学习工作中,同学们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负责对待 每一件事,踔厉奋发不怠,谱写青春之歌。

 

2.4 就业质量

我院 2022 年终就业率为 96. 19%。其中,省内就业率为 90.93%,全院实现高质量就业率占比 75.8%,本届贫困生 46 人,已实现 100%就业。

我院坚持以构建创业和就业两轨并行的毕业生输出通 道为目标 以创业课程和创业活动为抓手,统筹整合校内外 创业、就业教育资源。利用园区产学研优势、青春号众创空 间,努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模式和有效途径。

学院院长、书记等院级领导班子, 把毕业生就业业工 作作为学校的“第一号工程”, 总体规划、精心组织、狠抓 落实, 组织召开专题会研究就业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就 业措施。校领导亲自带队走访、联系用人单位 100 余家, 拓工作岗位 1000  余个,积极组织成立由各系部主任组成的 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各系部分别针对各自专业成立专业教就业指导小组, 同时 在就业学生中成立就业先锋团队,实现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有效机制。

学院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先后与沈飞集团、中国商飞、 海尔集团、沈阳机床集团、沈阳东基星机械有限公司、沈阳 科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 建立协议化管理的稳定的 校外企业实习基地 20  余个;另外,园区内的链上辽宁产业 地图与生产要素平台,服务于辽宁万家规上企业进行深度 “产教融合”,建立了人才供需等合作关系; 这些企业可以 满足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及就业需要, 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 炼、开展社会服务搭建了便利平台。全年举办 2022  届毕业 生校园单独宣讲会 70  余次,旨在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创造我院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最直接有效的对接。

【典型案例2.3】优秀毕业生

伯文是 2022 届数字媒体系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学生,  于 2021 年 12 月 20 日进入沈阳鼎瑞大宅装饰装修有限公司担任 室内设计师助理一职,学习室内装修设计、施工、作图工作,2020 年三月,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期独立签约成功并转正为室内设计师, 具备可独立谈单、量尺、作图、施工交底等工作。


业以后唐伯文认真工作, 吃苦耐劳, 在公司业绩突出,  月份单人签单 5 余单,近百万元。 2020 年 8 月份由于本人业绩

突出,工作踏实肯干得到公司认可,被评为优秀员工。

 

2.5 创新创业

北软、格微和比特能公司共同建设了青春号众创空间, 并以“青春号”为承载主体,形成需求和服务对接、企业和学 生对接的通道, 构建基于互联网和双创平台的开放式产教融 合生态系统。

结合中国工业淘堡网的需求资源释放的优势,“青春号” 能够实现企业发单,学生接单的工作模式,让学生先学会打 工,企业也可以针对特定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比特能公司 借助平台中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大数据资源, 在用人 单位和学生之间建立高效关联,为企业储备和推送人才,助 力其转型升级。通过开展“青春号—双创工程” ,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盘活产业,实现多方和谐发展共建共 赢,打造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生态圈”  为老工业基地注 入青春活力。

【典型案例2.4】  依托青春号 ,提升双创能力

自2017年起,格微公司组织了“青春号——Capstone就业 实训营”,让学生接触真实任务,体验真实职业压力,培养学 生的动手、实践、职业道德素养、项目管理、团队管理等能 力 旨在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并且实训成绩优秀的

学生可以直接被企业录用。

2020年,比特能公司开展了“青春号——直播带岗,职等 你来”线上直播活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围绕专业与职业选 择,与学生进行线上面对面交流,以“互联网+就业”模式实现 学生就业创业。

2022 年,北软更加重视“创业创新”教育,以“青春号”平 台为载体, 围绕校园文化与园区建设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 旨在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2022年,北软青春号体育馆建成, 北软与比特能公司联合组织“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大赛—— 青春文体”, 即,“青春号”文体馆logo标识大赛。 比赛不限绘画形式、绘 画风格以及绘画软件,并以“青春号”为作品展示与评选平台, 分多期展示来自全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作品, 对一 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给予专业拓展积分奖励, 让更多的学生有意愿参与其中, 发挥专业特长, 提升创造力,

培育创新意识。


三、 教育教学质量

3.1 专业建设质量

北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发挥企业办学 主体作用,建立专业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坚持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通过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 制,落实学院专业设置自主权,定期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 构,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2021 年组织了全院专业(群)布局调整及专业建设规划 工作 各系在认真梳理已有专业数据及未来建设目标的基础 上,重新确定专业群, 明确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支撑专业、 培育专业,并提出 2022  年拟停招专业和新增专业。通过专 业布局调整,将原 21 个专业调整为 16 个专业,遴选聘任 5 位专业带头人 3 位专业负责人。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挖 掘产教融合在专业建设方面的作用。截至 2022  年,已有三人获评省级专业带头人。

3.2 课程建设质量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的育 人成效,教务处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开课活动。春季学生组织 了 9 位老师的公开课。

现代商务与管理系陈明玉老师的公开课展示为了使学 生学习的更加清晰、透彻,为了呈现更加精彩的课程内容,陈明玉老师进行了充足地备课准备, 从思维导图、视频到阅解讲解的素材整理, 每一项材料的准备都是她想让学生牢 固掌握知识的最好诠释! 她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晨读,生积极互动,不仅口语得到了提升, 其他综合素质也有了 进一步的提升。她的课程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和点赞。

航空工程系石慧老师特殊的点名方式给参与听课的老 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上课过程中,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石慧老师采取随机抽奖的方式进行学生点名,别样的 点名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升了学生的出勤率。

算机系周芷伊老师的课堂上,采用自主研发 OJ  平台 课程进行学习。该平台由计算机系项目团队创建研发并搭建 作业题库。任课教师可以从题库中选择适合本节授课内容, 难度适中,与课堂节奏相匹配的问题作为课堂作业,当堂练 习编程,在练习后对相关内容、知识点进行巩固、讲解。OJ 平台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联系, 让学生将理论知识 进行实际的操作, 让学生课堂所学内容得到巩固!

数字媒体系聂岩松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互 动用精彩的作业去反馈老师的辛苦付出! 课后学生根据上课 内容进行课后反思与体会, 回顾所学知识内容,一点一滴、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学习, 学生热情的反馈是老师课 堂效果的最好证明!


3.3 教学方法改革

3.3.1 教学创新能力大赛

 

2022 年 7 月,我院开展校级教学创新能力大赛,形成“以 评促建、以赛促教”的工作常态, 持续建设。在建设的同时, 我院有 6 门课程推荐参加省级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大赛。这也

是在历史上的一次突破。

3.3.2 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院与格微软件公司形成天然的产学研无缝连接, 组建 教学创新团队后, 教学内容大多为一线生产实际需要的教学 案例,项目和最贴近岗位需求的知识,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漓尽致的感受到企业岗位真实的工作案例, 同时有一线的双师教师传授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

3.3.3 开发教学资源

 

2022 年 8 月,我院自主研发升级的酷课网教学资源库和 教学平台上线投入使用,每个教师从不同的课程建设出发, 设计、开发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产教融合课程资 源,包括:课程 PPT、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作业、题库、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3.3.4 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

 

我院依靠酷课网平台, 创建了我院教学特色的课程思政 资源库。课程思政资源库是基于“共建共享”原则建设的, 能够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各自领域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元素, 根据自己的课程择优上传优秀的 课程思政案例。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讨 论和学习,有效避免了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

通过组织批次教师公开课说课活动, 说课的每位教师 展示 5 分钟的课程思政教学, 课程思政结合党的二十大会议 精神。将每位说课教师的课程思索部分进行录制上传到课程

思政资源库中,全院教师进行观摩学习。

3.3.5 课堂革命工作开展

 

为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 形式, 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有效的开展了关于“课堂革 ”相关工作, 旨在积极探索, 打造我院优质且有活力的课 堂,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2 年 9 月, 我院教师积极申 报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并推荐 6 门课程参评省级优秀典型案 例。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  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 我院特结合自主研发 的酷课网教学平台,建立“课堂革命”典型案例资源库,实 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资源库以各系为单位, 将有丰富教学 经验的资深教师优秀课堂视频、教学设计、课件等上传至我 院“课堂革命”典型案例资源库,全院教师通过资源库自主 进行学习。通过扎实开展一系列行动, 我院教师不断创新课 堂教学形式,为构建优质课堂提供了保障。


3.3.6 开展教学培训

 

院秉承着“快乐学习、爱的教育”育人理念,为提升 我院信息化建设, 提升教学质量, 我院数字校园信息化团队 自主研发酷课网教学平台, 此次升级包括课程资源科平台和 酷课网教学平台两部分。为使我院新学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教务处于 8 月 30 日组织召开新版酷课网教学平台及课程资

源库使用培训会。 


3.4 师资队伍建设

3.4.1 制定团队认定规则与激励与评价办法

北软与格微公司联合培育“双师型”教师, 建立起“双 师型”教师资格准入与任用管理制度并打造出多种类型的双 师队伍,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战技能成体系地同步传授,学 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技能能够精准对接到具体工作岗位。在教 师考评与培训方面, 产教融合委员会制定关于产教融合型教


学团队管理、“双师型”教师管理的办法或规定,以课程为 单位,研究明确课程组成员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 企业实践经历、综合素养,整体提升团队的教研教改能力; 结合团队中“双师”特点制定灵活多样的激励与评价指标, 如项目化教学完成情况、职业技能大赛名次、创新创业成果、 社会服务成效等。

3.4.2 形成了多类型的校企定向课程团队

依据课程设置情况, 北软从格微公司引进一线技术人员、 工程师和项目经理作“企业导师”,  “企业导师”进校与 学院专任教师组成多种类型的教学团队, 结合项目式教学活 动,帮助专任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同时, 教学团队共同围绕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设置课程,开展专门实训,推进“1”和 “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建的课程团队不仅有效解决了企 业导师授课不连续、碎片化的问题,也提高具备产业实践经 验的企业导师在课程设计、课件制作方面的时间投入比例, 能够保证学生深入到项目中,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有力推进了产教深度融合。

3.5 校企双元育人

北软始终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内涵建设、课程体 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平台搭建等方面进行着不懈探 索、改革与创新,坚持将格微公司与比特能公司的技术优势、 平台优势、资源优势等产业优势转化为学院的教育优势。


2022  年,校企双方着重在培育“产教融合”师资队伍、 完善对接产业的课程体系、推进企业实训课程改革、转化产 业平台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创新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 模式,共育面向行业软件开发、智能制造、翻译服务、知识 服务与管理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 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和融合发展专项顺利 通过验收

2020   7  月, 由国家工信部信发司发起的《2020  年 制造“双创”和融合发展专项——融合发展“新工科”人 才实训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 格微公司与北 软组成联合体,在与全国 20  余家联合体的激烈竞争中,凭 借多“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基础优势以及领先的工业互 联网人才培养理念,获得了该项目的立项。

2022 1 月 14  日下午, 格微公司与北软的项目组骨干 成员连线北京专家,召开了工信部“融合发展“新工科”人 才实训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线上验收会。此次会议上, 验 专家一致确认该项目通过验收。参与验收会的专家包括:赵 成(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翟 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化部主任) 、李 (阿里云 副总裁) 、赵大力  (北京博华信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 副总裁) 、吴燕梅  (北京新森智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


()北软-格微产教融合项目获评教育部 2021 年产教 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2021 7 月, 教育部发布《关于征集产教融合校企合 案例的启事》,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受教育部职业 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 组织各地各高校进行案例申报及遴 选,北软与格微公司积极参与申报,并获评 2021  年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 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践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 

北软注重打造多功能实训基地, 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 职业氛围, 实训基地打造成北软学子实践教学和生产实习 的主要场所,成为技能大赛训练场所与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北软为各个专业的学生安排有企业实训课程, 课程全部 由格微公司的企业导师承担, 授课地点为设于格微公司三楼 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中, 专任教师与格微公司 共同负责课程安排、学生出勤等教学管理工作,并在结合学 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在实训中, 格微公司的 四大产业平台(中国工业淘堡网、沈阳智慧工业云、青春号、上辽宁) 也得到充分应用, 其中的项目分阶段转化为教学 与案例资源, 学生所学内容蕴含产业经验,获得的技能对接 岗位。目前,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承担 4 个方向400 余名学生

的企业实训课程教学工作。

()以真实项目磨练技能,以创新形式激发创造力

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技能提升, 北软联合 格微公司与比特能公司开展创新形式的毕业设计与寒假专 业拓展活动, 即,将创新创业融入到 2022 年毕业设计环节,  安排大三学生在正式开始毕业实习前首先参加寒假期间企 业提供的实践项目, 并同步面向大一和大二学生开放同类实 训课程。格微公司与比特能公司共承担了 1114 人的创新创业 寒假毕业设计工作以及 276 人的寒假创新创业专业拓展活动。

【典型案例2.4  真实项目育人,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合自身业务特点以及正在实施的项目, 格微公司与比 特能公司各项目团队共设计了“链上辽宁 ·产业云城”星级 会员推广营销实战、“青春号 ·解读”MG 动画制作、青 春号 ·猎头”活动策划实施、“青春号 ·升学帮”数据采集 分析、“青春号 ·微名远扬”企业宣传片制作、“业主 Bang- 一人一社”平台社社区电商创业实战、辽宁产业招商图谱- 产业链、辽宁产业招商图谱-供应链、辽宁产业招商图谱-市 场营销、辽宁产业招商图谱-专家画像等 10 个方向的实习或 实训题目, 以学徒制形式,带领学生在真实场景下完成真实 项目,解决真实问题,得到真实客观评价。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过程控制的评价形式,主要设计有出勤、每周任务, 以及实训成果/报告三类考核点, 确保评价  客观且具激励性。同时, 也注重结合实训/实习任务特点设计  相应环节,如,在“升学帮”数据采集分析项目中,会安排  学生围绕“高考应届毕业生和家长对学校和专业了解较少” 这一现实情况,设计“升学帮”创业营销策划方案,充分发  挥学生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家在沈北-花点时间 经营项目中,会安排学生自行“研制”新饮品环节,最大程  度为学生留出发挥个性的空间。

、 服务贡献质量

4.1 服务行业企业

“链上沈北”是比特能公司为沈北新区全力打造的“产业 链供需服务和政企互动”的新生态产业服务平台。该平台能够 直接为企业使用精准查找上下游关联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同 时,为企业提供及时的商机信息、直观反映企业运行情况的 “企业码” ,设置政企互动的直接渠道,推送人力资源供需信 息、各类金融产品及政策等。此外,“链上沈北”还把大学城 科创优势整合进来,实现科技成果与需求企业的“线上联姻”,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精准转化。目前,平台已吸纳 1213  家 企业、 23 所高校、 1.1 万种产品、 500 余家工业服务供应商 上线。未来“链上沈北”将有望在全省 100 个县区推广。

【典型案例4.1】  依托链上沈北 ,开展高质量培训


为加快辽宁省产业链和供应链整合,有效提高本地配套率, 打破企业间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实际难题, 切实有效地帮助 沈北企业开拓全省客户市场、提升经营效益。从 2021   3    28   日开始,由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策划,区工信局牵 头落实的“链上沈北产业服务平台企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在 全区 3 个产业办、10 个街道及重点产业园区驻地陆续开展。 “链上沈北”产业服务平台正成为沈北新区数字化转型的“新 风口” ,平台现已上线沈北工业企业 1073 家,注册企业主管 人员 4041 人,发布供需产品数量 16377 个。北软和比特能

公司联合为 500 家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4.2 服务地方发展

持续强化多个企业自研平台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与企 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1) “中国工业淘堡网”是格微公司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建立的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基础的工业大数据和工业 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已经与 4033  家两化融合企业建立了 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可以满足北软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及就 业需要。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围绕中国工业淘堡网开展的 实习实训课程,接受两化融合定制培养,成为两化融合企业 急需的人才。面向平台上 4033  家两化融合企业相继开展了 “千企千网”、“万企万店”跨越工程,为企业定制人才的同时, 也满足了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及就业的需要;

(2) 利用“沈阳智慧工业云”平台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 实践活动。围绕“沈阳智慧工业云”平台项目,企业导师对学 生进行专门技术培训和项目指导, 学生能够参与到项目实施 的每个环节, 实现在实际中学习、在项目中提高,确保向企 业输送的是带着“实战”经验的“准员工” ,减少企业的新员工 培训成本;

(3)  2020 年,校企产教融合团队共同设计和搭建了“辽 宁工业产业地图与生产要素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以市场化运 营模式构建的一个专业化的产业地图和生产要素供需“三方 +”服务平台。截至 2020 11 月,已经完成 9000 多户重点企的企业码数据填报和申领,  采集企业基本信息、企业产 品/服务、招工需求、闲置资源、采购需求等数据 11.8  万条 (项) 。在企业服务建设与推广应用阶段,  平台面向政府和企业建立了产业地图、企业码大数据服务和要素供需对接活 动三大类服务工作。平台能够帮助企业精准推送相关需求和 供给资源,用最低的成本打通企业间供需信息壁垒。

(4) “链上沈北”产业服务平台是格微公司为沈北新区全 力打造的“产业链供需服务和政企互动”的新生态产业服务平 台。该平台能够直接为企业使用精准查找上下游关联企业提 供便利条件。同时,为企业提供及时的商机信息、直观反映 企业运行情况的“企业码” ,设置政企互动的直接渠道,推送 人力资源供需信息、各类金融产品及政策等。此外,“链上沈 北”还把大学城科创优势整合进来,实现科技成果与需求企业 的“线上联姻”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精准转化。 目前,平台 已吸纳 1213 家企业、23 所高校、1.1 万种产品、500 余家工 业服务供应商上线。未来“链上沈北”将有望在全省 100 个县 区推广。

【典型案例4.2】  发挥技术优势,助力精准扶贫

据沈阳市农业农村局要求,校企协同实现 “一网、二 系统、一平台”  (即“一二一”工程) 建设。其中“一网”为精准 扶贫公共服务网,服务于公众。“二系统”分别为沈阳市精准 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和精准扶贫数据分析系统, 服务于各级扶 贫办领导和工作人员;“一平台”为精准扶贫检测云平台,服 务于市扶贫办领导和工作人员。

根据总体实施方案设计,系统前台为公众、农户、管理、扶力量 4 个用户层面建立精准扶贫管理系统、精准扶贫公 共服务网、扶贫监测云平台和精准扶贫监控数据分析系统 4 套系统,数据层建设扶贫对象、扶贫力量、扶贫资金、扶贫 项目和扶贫智囊 5 个扶贫数据库。

目组织正式培训 8 次,分别在辽中、康平、新民、法 库等地组织不同规模的系统应用培训, 其中辽中 1 次、康平次、法库 2 次、新民 2 次,参会人员主要有县扶贫办工作 人员、乡村相关工作人员,培训系统应用、现场指导、协助 录取等等。培训覆盖 74 人次, 涉及到 41 1 个市、 4 个县、 36 个乡的扶贫相关工作人员。

4.3 服务乡村振兴

北软的计算机专业群是辽宁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特色专 业群并在 2021  年入选辽宁省兴辽卓越专业群, 结合北软的 专业优势, 并充分发挥格微公司与比特能公司在大数据与人 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 校企共同完成了沈阳市 精准扶贫系统,服务乡村振兴。

 发挥技术优势,助力精准扶贫

据沈阳市农业农村局要求,校企协同实现 “一网、二 系统、一平台”  (即“一二一”工程) 建设。其中“一网”为精准 扶贫公共服务网,服务于公众。“二系统”分别为沈阳市精准 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和精准扶贫数据分析系统, 服务于各级扶 贫办领导和工作人员;“一平台”为精准扶贫检测云平台,服务于市扶贫办领导和工作人员。

根据总体实施方案设计,系统前台为公众、农户、管理、 帮扶力 4 个用户层面建立精准扶贫管理系统、精准扶贫公 共服务网、扶贫监测云平台和精准扶贫监控数据分析系统 4 套系统,数据层建设扶贫对象、扶贫力量、扶贫资金、扶贫 项目和扶贫智囊 5 个扶贫数据库。

目组织正式培训 8 次,分别在辽中、康平、新民、法 库等地组织不同规模的系统应用培训, 其中辽中 1 次、康平次、法库 2 次、新民 2 次,参会人员主要有县扶贫办工作 人员、乡村相关工作人员,培训系统应用、现场指导、协助 录取等等。培训覆盖 74 人次, 涉及到 41 1 个市、 4 个县、 36 个乡的扶贫相关工作人员。

4.4 服务地方社区

疫情期间,北软联合比特能公司开发出“家在沈北”APP, 该平台为面向沈北新区的公益性社会服务平台, 聚焦校园生 活质量提升,服务北软师生。

【典型案例4.4】  赋能社区疫情防控,服务园区师生

面向社区疫情防控需求,“家在沈北”APP ,作为公益性 社会服务平台, 为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赋能, 语音与短信的外呼服务, 同时支持线上疫苗预约服务, 减轻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实现预约通知一体化,更快、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家在沈北”APP 不仅为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赋 能,也在为北软全园区的师生赋能。在学院因疫情封闭管理 期间,平台相继上线“校园点餐平台”、“花点时间”、“百味北 软” 、“青春号文体馆”等服务,满足在校师生的多样化需求。 相关模块的开发也采用了产教融合的方式,即,企业技术骨 干+学徒制学生组成攻关团队,功能上线的过程也是以真实 项目育人的过程。

4.5 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链上沈北”依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服务, 促进沈北新区产 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产品、技术、产能、设备、招工、原材料、机加工、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要素的供需对 接、优化组合及融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链的重构。

基于对产业链各节点行业企业需求的充分调研, 平台功 能总体上包括“产业地图、生产要素、金融服务、产业雷达、 人力供需、产业政策、招标采购、政企互动、招商引资、行 业协会”等 10 大功能。

【典型案例4.5】  优化平台功能,解决“招工”难题

解决疫情期间“招工难”的问题,北软与比特能公司 进一步优化了平台的“人力供需”功能, 满足区域内人力资 源管理需求。

“链上沈北”平台上线了“人力资源项目”, 包括“链 上沈北”人力资源网站以及人力资源小程序两个版本, 主要 服务五类群体(1)企业用户:企业招聘管理类人员(2)高 校用户:就业管理类人员(3) 个人(团体用户) :高校学 生(在校、毕业)类、求职个人类、兼职个人类、(创新创 ) 团体类、企业员工类(4) 政府用户 人力资源管理类、 相关领导类(5) 社区用户:社区发布用人需求类、社区管 理人员类。

平台版块运行以来,已有 6148 家招工企业,发布需求 岗 5594 个,登记人数 9888 人,应届毕业生用户 28654 人,接入 15 所高校, 41 个社区, 登记 86 个双创空间。专场招聘 会组织 9 次, 发布岗位 12286 个。全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管 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实现各类群体就业与再就业及相关 管理服务的信息联网与共享; 实现对全域人力资源市场的动 态管理,全过程记录各类群体的就业历程,全面管理求职者 的就业、参保、失业、求职、培训及事业保险待遇享受等相 关信息, 力求准确把握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等各项劳动力资源 状况, 为各项公共就业业务提供基础数据,实现基本信息的 系统支持。

共主办直播 22 场次,观看着 7953 人次, 后台联系求职 500 余人次。企业探访联络企业 395 户, 到企业拍摄视频 48 家,企业提供素材 6 家, 目前累计发布企业人力招聘宣传视 频总数 54 家,在线播放量 325106 次。累计释放企业招聘岗 位约 300 个,涉及招聘人数约为 1300 名。求职简历视频, 平台挑选优秀者通过企业微信群转发,企业 HR 刷到符合企 业用人需求的求职者, 可以通过平台做人才供需对接。 布求职意向视频 48 余人次。

4.6 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

企业的产业平台转化为学生实习实训用的教学平台是 北软优势转化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目的是充分挖掘平台中的 企业与项目资源, 对照具体课程知识点转化为典型案例等教 学资源,真正实现在实训教学中注入“产业”元素。北软与格微公司和比特能公司组成的校企产教融合团队共同设计 和搭建的“辽宁工业产业地图与生产要素服务平台”目前已 成为服务学生实训与技能提升的重要项目之一。

 

【典型案例4.6】  用真实产业平台服务实践教学

链上辽宁 工业云城”作为北软学生参与产教融合实训 学习的重要项目之一,致力于搭建"辽宁工业大市场",用工  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品、技术、 产能、设备、招工、原材料、机加工、物流、金融、科技服 务等生产要素供需信息跨地域、跨行业精准配置与撮合对接。

这一产业平台用于实践教学, 有助于实现实训课程教学 模式的重构, 部分模块的开发和运行期间,可以将建设 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平台的具体负责人是此部分内容的“企 业导师”,以演示实践教学形式,向学生“输出”实际工作经验。 如在“链上辽宁 · 产业云城”生产要素供需服务平台建设期间,

比特能公司的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参与数据采集、企业微站建设与平台推广工作;在平台公众号建设期间, 企业导师指导 学生搭建部分模块 (如“供需通”中的企业店铺), 并在此过 程中为学生讲解平台涉及行业的理论知识,以强化学生对“工 业产品”的了解;平台上线运行后,也将逐步开启面向学生的

平台企业客服实训。

 

、 策落实质量

5. 1 政策落实

一年来,学院积极主动落实国、省相关政策文件。例如: 根据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的 通知》 制订学校达标工作方案; 积极落实 《国家职业教育改 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2020-2023 )》 各项建设项目(任务); 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深 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进一步做好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写 人民办学校章程工作的通知》要求,修订学院章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 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民办学院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 修订学院章程。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高等学 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 主动实施信息公开。

5.2 学校治理

5.2.1 学校章程、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学院章程、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是学院实施依法治院、 依法治教和依法自我管理的基础性、法规性文件。学院强化 依法治院意识,不断修订完善学院办学章程、健全学院规章 制度。 2021 年底学院全面修订了章程文件,2022 8 月,  再次修订,将党委书记进入校董会写入章程。。以学院章程 宣贯为统领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实施各种类规章制度的梳 (立改废), 并进行规范解释并形成文本。学院领导带头 照章办事,合力保障章程制度的实施, 通过培训提升学院管 理人员和教职员工对章程的认同度。

全面修订、制订了学籍管理制度文件和相关流程, 修订 大学生手册, 修订职称评审文件。在章程指引下,学院设立 了校、系两级教学(学术)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学院工会, 设立并执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编制完成《辅导员工作手册》, 修订、完善《大学生手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规定 (试行) 》等相关文件,并制订配套文档材料。编制《教师 工作手册》和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手册》。各类手册成为了 部门和教职员工个人的岗位工作标准。

5.2.2 运行机制

北软是省属民办高职院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 负责制”。董事会是学院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制订学院 章程和发展规划、落实办学经费、构架组织领导体制, 选拔 院长并保障其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适时召 开董事会、院长办公会、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议、以及教职 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 对关系学院办学发展的重大事 项或重要工作进行研究和决策。学院设置教学指导委员会和 教学督导组, 成员由教授、行业专家和企业技能大师等组成, 主要对学院专业和课程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理论 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研究与改革等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评 价。学院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党委书记参与董事会决策, 党委成员通过交叉任职等形式进入学校的决策层, 通过发挥 党委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 监督学校发展的政治方向, 依法维护相关者利益, 维护学院稳定, 推动学院发展。实行 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能力智慧,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意识,提高教职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学院建立了“董事会—院长—院党委—教职工代表大会” 四位一体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完善了党委会和院务委   员会议事规则。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党风廉政建设成绩突出,  院务委员会、工会、纪委、团委、申诉委员会、督导督查等   机构、组织或团体的作用明显, 积极拓宽民主渠道,依法依   规办学和行政,学院内部管理规范、和谐、有序。学院内部   政治权力、行政管理权力、民主管理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相   互支持、合理配置并相互协调。学院在进行自我诊改过程中,  科学打造“五横五纵”办学架构中“决策指挥、支持服务、  资源建设、质量生成和监督控制”纵向五大系统,构建并不   断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   行机制。健全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不断推动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5.2.3 监督机制

学院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 障教职工参与学 校民主管理和监督。认真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 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 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提交教 职工代表大会讨论, 召开专门会议向教职工解读学校发展规 划、质保体系诊改、校园基础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 革措施、职称评定办法、教师聘任、考核办法、工资调整方案等; 组织教职工参加度工作总结报告会, 评议学校各职 能部门领导干部; 全面听取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各项工作 提出的建议, 并合理吸收采纳。积极拓展学生参与学校民主 管理的渠道,一步改革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按团章要 求召开共青团代表大会,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教职 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在民主决策机制中 的作用, 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机构的机制。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 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机制, 加强内容建设确保按清单要 求进行信息公开, 加大力度建设信息公开平台,完善学校官 方网站,校内酷课网办公平台,评奖评优、学籍管理、招生 就业、科研立项、职称评聘等均通过平台进行管理。

教职工代表大会确保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 监督,对学校管理、校园建设、长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 过教职工代表参与学校民主决策, 深入贯彻落实了学院“爱 的教育 快乐学习”教育理念,形成了“公平 公正 公开” 的良好氛围, 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 解读各项工作措施、方案、办法等,全校教职工深入了解学 校办学理念、宗旨、目标、发展方向、各阶段的核心工作, 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决策的落实起到了监督作用,  职 工的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学校管理和校园建设。

通过官网和学校办公平台,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持续推进信息公开工作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把公开理念有机融入各 项工作中,以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为契机, 完善各项工作流程、 管理机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保障学校师生员工和其 他有关组织或个人依法获取学校信息, 提高学校服务管理水 平,不断推进民主办学、依法治校。

5.3 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2018  年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有关 要求, 全面开展质量诊改与绩效管理的相关工作。履行学院 办学主体责任, 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打造现代质量文化,构 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联动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围绕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五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 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聚焦质量 保证体系横向的五个层面,即学院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 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构建质量保证体系纵向的五个系 统,即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 服务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

根据学院工作实际,按需增设必要的职能部门,成立相 应的组织机构。明确院、系两级质量保证机构、岗位及职责 分工,人员配备齐全。

在现有部门基础上, 成立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办公 (简称诊改办)、产教融合办公室(兼科研管理职能) 和 人事处 3 个新的职能处室。加强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督查督导工作,设立督导组和督查组, 安排专职人员。 明确质量保证机构:决策指挥层面包括院董事会、院党 委、 院长办公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执行层面(院 内机关处)包括党政办、发展规划处(及现代职教研究室)、 诊改办、组织部、宣传统战部、纪委、院团委、人事处、学 生工作处、教务处、产教融合办公室、后勤管理处、行政部 (资产、财务、工会)和实训中心;监督检查组织机构包括 督查组、督导组和申诉委员会;系级质量保证机构(每系) 2 个,即系办和专业与课程建设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 以各保证机构负责人为相应层面和职责范围的质量保证第 一责任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形 成 PDCA-8 字形螺旋质量监控工作机制。

六、 面临挑战

举办工业互联网大学, 培养新时代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 素质本科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升办学层次,更好地为国 家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是学院办学所承担的光荣使命, 是北软发展建设恒久不变的目标, 也是北软人在教育事业上 始终持有的初心。现在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制订 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案、提出诸多相应举措, 这让我们认识到:学院现在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要牢牢抓住机遇, 充分发挥学院办学的优势和特色,夯实办 学基础,狠抓内涵建设,砥砺前行趁势而上,使学院在“十四五”期间又好又快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

机遇往往是伴随着挑战到来。学院的持续健康快速有序 发展, 需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力度从而提升硬实力,在 规范管理上下足功夫从而切实提质增效, 在提升学院社会声 誉上做出实效从而破解招生难题。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