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头
位置>>首页 >>喜报|北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获评2023年度数字化升级改造示范专业
喜报|北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获评2023年度数字化升级改造示范专业
发布时间:Wed Mar 06 22:30:24 CST 2024
字体大小:字号: | |   


本次数字化升级改造示范专业评选是辽宁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按照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任务安排,建设一批产教深度融合、产业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显著、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北软航空工程系作为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兴辽卓越专业群、辽宁省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辽宁省技能型人才知识图谱构建牵头院校,始终坚持以专业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大大高于省内同类专业为目标,以现有建设基础能够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为需要,以课程教学体系满足数字化能力进阶培养、能够高质量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扎实开展专业建设。



多年来,航空工程系始终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通过技术创新、教学创新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航空工程系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教学导向,以培养实用型、适应性强的职业人才为目标,坚持“让学习快乐,让学生成长,让教育充满爱”的教育教学理念,持续创新研究先进教学方法,坚持实践导向和跨学科教学,探索科学适用的教学技术和工具,有效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效果和成绩。


坚持技术创新,构建基于新知识工程理念的“人机协同设计教学与实践平台”,实现产教融合,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真实工作要素与教学因素对接。平台通过研究机器学习、大数据、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企业中的应用,从基于推理的模型转向基于知识的模型,实现以在校学生为应用主体,以培养大国工匠人才为基本任务,以满足社会技术、技能融合的综合技术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具备高水平技术应用实践能力的技能人员作为追求的教学与实践平台,最终满足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对接,岗位要求与课程体系对接,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对接,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对接,企业真实工作要素与教学因素对接。从2011年1月开始,平台运行已经12年,平台登录、使用逾540万余人次。

“人机协同设计教学与实践平台”融合了企业真正在用人机协同设计数据平台和人机协同设计教学培训及效果验证平台,平台实现企业导师、行业专家、学院教师以及应用、教学、测量系统等多维度的融合,使社会实践专家及数据、数据系统成为新的教师资源;建立知识教学、认知引导与岗位实践需求、实践案例相融合的实践模式,使社会资源成为新的教育资源补充,教育资源及产出反哺企业乃至航空产业应用。
围绕学生的教学核心地位,创新教学实施模式,夯实教学基础工作,提升职业教育实施有效性和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力。
航空工程系团队对学生进行“全教学周期”进阶培养;建立对接企业岗位能力模型课程体系,推动学生从知识获取向实践应用能力的转化;夯实“基础、模仿、独立”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专业化、精准化、规范化”能力提升;航空工程系创新实践“教学、实践、服务”的“一体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全教学周期”采取能力进阶培养与认定,根据工艺协同编制平台的三个子系统建立三个实验室。基础阶段:工艺知识挖掘基础实验室,学生学习对接的专业课程后,进行平台实训,可以具备图纸分析、工艺数据采集分析、手册查询等能力,可以从事图纸管理员、资料员等相关工作。积累阶段:工艺知识管理应用实验室。学生在获得基础阶段的能力基础上,学习相对接课程后,可以在平台实训中完成工艺案例分析,理解工艺过程,学习平台知识库中的工艺知识与公差等相关工艺工具的知识,具备独立编制工艺的能力,可以从事典型工艺工程师等相关工作。提升阶段:学生在工艺协同编制智能工艺实验室,获得航空工艺题库等相关知识后,通过平台来完成工艺的协同编制,平台会为学生推送航空工艺知识、模板、标准、手册来协助完成工艺,整个实训真实模拟航空智造企业环境,让学生在工艺编制过程中不断学习,使其毕业时已经具备实际编制航空工艺的经验。学生利用平台完成绘图、工艺设计、工艺编制、工艺校核等过程时,平台都会按照工作流程与思路为学生及时推送专家级与经验工艺工程师的经验知识,等效行业专家、经验工艺工程师现场指导作用。达成学生平台思维构建,独立工作能力形成。

围绕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专业建设了34门课程资源,工艺案例4000多项,题库近万项,建设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需要的特色教学资源。将对学生的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和认知引导、工艺设计实践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满足国家制造业现代化需求;建立企业导师、行业专家、学院教师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建立知识教学、认知引导与岗位实践需求、实践案例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夯实学生就业岗位的工艺知识与技能基础能力;建立学生智能化生产模仿能力,进行100%真实的工艺实例模仿;打造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完成工艺设计的能力。


加强系部团队建设,持续提升航空工程系教研工作能力水平,提升航空工程系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航空工程系坚持合作教学、团队作战、系统思维、共同提升的团队工作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实践、探索作用。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严格教学能力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立足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和学校实际,在设施设备、器材耗材、图书资料等方面加以保障,真正实现教研兴校、教研兴教。定期进行了系部建设座谈会、教学经验交流会、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树立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千方百计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积极支持在职教师提升自身素质能力。还通过与航空龙头企业共建、共享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切入,围绕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和要求及职业标准,与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修订课程标准,打造人机协同教学与实践平台,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教材,真实还原企业真实任务过程,并通过平台让学生、教学科研逐步实现“学习-模仿-创新”的能力提升和数据信息的再创造,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人才共商共育、业务能力动态匹配,最终输出满足航空企业的发展需求的学生以及企业加工设计数据的教学补充数据,同步推动教育行业的自身发展和企业的技术数据完善。

航空工程系教学团队注重自身师德和职业发展。以习近平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断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身作则,坚持做学生学习的榜样,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和培养工作,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产业体系。
航空工程系教学团队遵循高职高专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针对航空制造专业特点,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以航空报国思想教育为指引,以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以建立理论教育、实践教学、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为保障,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航空工程系团队建设和管理提升,持续提升招生就业工作效果


航空工程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客观分析招生就业工作现状、问题、机遇,持续完善招生宣传、新专业开发、岗前培训、就业市场开拓、就业企业沟通、毕业生招聘等系列工作标准和要求,推动招生就业工作向着更优更快发展,经过持续努力,2023年学生招生人数已提升为5年前的300%。


航空工程系毕业生就业形式越来越好,多人就业于中航集团、国企、央企等大型企业。目前已毕业学生就业单位包括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辽沈工业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沈阳天汽模航空部件有限公司、沈阳海尔集团、哈尔滨哈飞工业有限公司、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三院31所、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辽宁省朝阳机场管理集团等众多大型企业,整体就业率达93%以上,高质量企业就业率90.23%。

航空特色学科建设,助力航空产业技术人才队伍长期发展
航空工程系团队完成的“企校协同推进适应现代航空产业发展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基于产教融合的工匠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专业”等多项教育教学成果获得辽宁省一等、二等、三等奖项。“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获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培育优良职业素质和工匠精神-雷锋精神-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获评辽宁省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张利芳、王庆斌等多人获得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骨干教师、沈阳高校师德先进个人、沈阳高校优秀辅导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航空工程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平台将产业优势资源转化教育优势,培养制造+平台思维+信息化+智能化能力的人才,以支撑关键时期新经济的发展的需求,毕业学生受到中航工业等诸多接收单位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助力辽宁制造业的发展。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