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年轻的伙伴们:
大家好!
每次看到你们青春洋溢的脸庞,我都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那句刻在我们校园里的精神——“跑过昨天的自己”。但今天,我想聊得更深一点,聊一聊这句话背后,关于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共同的北软,如何在心理层面真正实现健康的成长。
成长,从来不是一场单方面的冲刺。它更像是一次内在的对话,一场与“昨天的自己”的和解,一份对“明天的自己”的温柔承诺。心理学告诉我们,真正的、可持续的成长动力,并非源于外界的鞭策或对“不够好”的恐惧,而是源于深层的自我接纳与内在动机的觉醒。
我知道,在座的很多同学,可能背负着过去的失落、批评,甚至自我怀疑。那些经历,可能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一些“我不够好”的声音。心理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它不是自我放纵,而是像对待一个遇到困难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承认痛苦(“过去的经历确实不容易”)、理解普遍人性(“谁没有跌倒过?”)、对自己保持善意(“那时的我已经尽力了”)。
在北软,我真诚地邀请你们,尝试拥抱那个“昨天的自己”。那个在学业上可能磕磕绊绊、感到迷茫的自己。那不是你的污点,而是你真实生命故事的一部分,是你韧性生长的起点。试着在心里对那个“昨天的自己”说:“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也理解你的困境。没关系,我们在这里重新开始。”这种“自我同情”,是卸下沉重心理包袱的关键。它让我们停止内耗,腾出宝贵的心理能量,用于真正的建设。
当我们不再被“证明自己”或“摆脱羞耻感”所驱使时,我们才能找到更持久、更健康的动力源泉——内在动机。这关乎于:我学习、我行动,是因为我认同其价值,是因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因为这能让我感受到自主、胜任和归属。
自主感(Autonomy): “跑过昨天的自己”,这个“跑”的方向和节奏,应该由你自己来定义。问问你的内心:“我想在哪方面有所精进?是为了我未来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是为了我能掌握一门安身立命的本领?是为了我在团队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找到那个属于你自己的“为什么”。
胜任感(Competence): 目标不必宏大。专注于“微小胜利”(SmallWins)。今天试着查资料解决了一个小疑问? 哪怕没完全懂!心里冒出问题时,哪怕没举手,但默默记下来课后问了?顺手把拆完的快递盒压平放进了回收箱?这也是负责的绿色小举动!每一次微小的“我尝试了”、“我留意了”、“我做对了”的体验,都在无声却有力地告诉你的大脑:“看,我能做好身边的小事!”。 这种基于“我能”的内在确认,比任何外部奖励都更坚实。
归属感(Relatedness): 成长不是孤岛。你们在北软的每一次合作、每一次互助、甚至每一次吐槽,都在编织着联结的网。当你感受到自己属于这个集体(即使它不完美),感受到被同伴和老师(包括正在努力改进的学校本身)看见和支持时,这份归属感会成为你面对挑战的重要支撑。 记住,你们不是一个人在“跑”。
同学们,北软不是一座冰冷的建筑。它也是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一个在探索中成长的生命体。它也有它的“昨天”:食堂太热、南门不开、系统卡顿… 这些“槽点”,就是北软“昨天的自己”需要被看见、被接纳、被改进的地方。
北软也在实践“自我同情”: 我们承认不足,不回避问题。每一次对你们抱怨的倾听,都是我们面对自身局限的勇气。
北软也在寻求“内在动机”: 我们改进的动力,不是仅仅为了排名或评价,更深层的,是为了履行对你们的承诺——提供一个越来越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这里真正成为你们可以安心扎根、向上生长的“安全基地”(Secure Base)。 就像父母(或可靠的照料者)是孩子的安全基地一样,北软努力成为你们在专业探索路上的安全港湾。当你们知道背后有支持,才更有勇气向外探索、试错、成长。
北软渴望“共同调节”: 心理学家还讲“共同调节”(Co-regulation)。意思是,个体的情绪和行为会相互影响。北软的成长需要你们的反馈(你们的“槽点”是改进的坐标),北软的努力(改善食堂、优化系统、争取开门)也希望能为你们带来更稳定、更支持性的环境,帮助你们更好地管理学习压力、保持积极心态。 我们彼此影响,共同塑造着这个成长生态。
因此,“跑过昨天的自己”,对北软和北软的学子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双向滋养的成长旅程:
你们在“跑”: 通过自我同情接纳过去,点燃内在动机拥抱当下,在一次次微小胜利中积累胜任感,在联结与归属中汲取力量,朝着那个更有能力、更自信、更自主的“明天的自己”迈进。
北软在“跑”: 正视不足(自我同情),锚定服务学生成长的核心价值(内在动机),持续改进环境(提升胜任感),努力成为更可靠的安全基地(提供归属感)。
我们在“交织”: 你们的勇气和进步,是北软最大的骄傲与动力(正向反馈)。北软提供的支持与日益完善的环境,是你们安心探索的基石(安全基地)。你们的反馈推动北软进步(共同调节),北软的进步又为你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彼此是对方成长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亲爱的同学们,真正的成长,始于对“昨日之我”的温柔和解,成于为“明日之我”而点燃的内在火花,并在一个能提供“安全基地”的共同体中得以蓬勃。 这趟旅程,注定有坎坷,有迷茫,有我们共同面对的“槽点”。但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对自己、对彼此、对我们共同的北软——保持觉察,持续行动,专注于每一个“微小胜利”,那么,我们和北软,就一定能在时光的淬炼中,共同“跑”向那个更成熟、更坚韧、更充满希望的未来。
让我们带着自我同情的智慧,点燃内在动机的火焰,依托彼此支持的力量,与“昨天的自己”和解,坚定地走向“明天的自己”,并与我们年轻的北软一起,在这场深刻的生命成长中,相互成就,共同闪耀。
谢谢大家!愿我们都在此,获得内心的力量与成长。